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在汉召开常务理事会议

10月29日,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在我市召开2025年常务理事会议。会议以汉江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为核心议题,探讨了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发展双重压力下,如何科学推进湿地生态系统修复、提升综合治理能力,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实践路径。

湿地作为“地球之肾”,与森林、海洋并列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,汉江湿地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生态核心,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保障区,承担着沿线地区70%的水资源供给重任,还维系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。伴随城市扩张与工农业发展的不断加速,汉江湿地正面临水资源短缺、污染加剧、生物入侵、生态空间被挤压以及管理碎片化等多重挑战,加强生态保护与系统治理迫在眉睫。

与会专家指出,汉江湿地从上源高山沼泽至中下游湖滨区域,形成了连续、完整的生态廊道,兼具调蓄洪水、净化水体、维持物种栖息等重要功能。“城—江—湿地”共生发展模式,也为我国流域型湿地保护与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针对当前问题,会议提出将以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、系统治理、全民共享”为基本方针,推动多项具体措施落地,建立跨部门、跨区域的协同管理机制,推进农业与工业污染源系统治理,实施湿地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,完善法治保障体系,鼓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行动。协会将重点推进宣传队伍建设、专业考察调研、人才培训与国际合作等工作,开展湿地教育讲师培训、湿地恢复与管理国际培训、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培训,深化与主管部门的协同联动,优化会员服务机制,全面提升湿地保护工作的专业化与社会化水平。(汉中日报)